在巍巍泰山脚下,奔流着滔滔西去的汶河水。这里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在古代是齐鲁接壤的地方,这就是"绿色钢城"--山东莱芜市。东岳的傲骨,汶河的柔情,齐文化的豪放,鲁文化的持重,都给这里以深刻的影响。正因于此,这里地灵人杰,名流辈出,为嬴牟历史谱写了诸多辉煌的篇章。
鉴于资料所限,仅辑录和选编了部分古今文化名人的有关内容。同时,选编了部分史书记载的名人轶事,
第一部分 古代名人
"古代名人,灿若云霞"。遴选了从西晋到民国这一长段历史时期与莱芜有着密切渊源且有名望的羊祜、朱童蒙、陈甘雨、亓因培等17位历史文化名人。因资料多寡故,文章长短不一。这些名人,大多是名臣、名将、名师、名医、名家等知名人士。他们中,有的德行兼备、治国有方;有的武功显赫、英勇盖世;有的勤政爱民、尽责尽力;有的为官清正、廉洁奉公……而且大多文采飞扬,有著作遗世。通过追寻一代代名人成长和奋斗的足迹,我们会从中深深体会到,莱芜大地纯朴、善良、向上的社会风尚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代名人之一:羊 祜 ,,,,,
古代名人之二:朱童蒙 ,,,,,
第二部分 现代名流
现代名流,群星璀璨"。莱芜不仅古代人才辈出,现代也是人才济济。如吴伯箫、李增援、王毓铨 田茂泉,李光宝 杜焕常,李浩,王贵珠,陈文忠等名家,他们奋斗在祖国各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中,有的毕生求索、享誉文坛、艺坛;有的喋血疆场、英勇献身;有的潜心书画、成就斐然。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闻名全国的文化名人,足以使莱芜人引以为荣,也是激励我们努力建设"绿色钢城"的不竭动力。
现代名流之一:田茂泉
中国当代作家 当代作家。1962年出生,山东莱芜人。笔名:田牛、墨牛。 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国家公务员。曾从事过武装、宣传、人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企业重点项目服务协调等工作。系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作家协会理事、莱芜市第一届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赢牟文学]实力派写手网络作家联谊会会长。
主要作品:
【1】民间故事《棋山民间故事》,
《棋山传说》,
【2】小 说《海湾盟誓》,
【3】长篇小说《铁城血案》,
【4】报告文学《部长解甲第一天》,
【5】史 书: 《里辛古今》
【6】小说集 :《田牛墨雨》等
-
人物档案
姓名:田茂泉
性别:男
生日:1962年1月20日
籍贯:山东莱芜
小学:新泰县翟镇公社庙子小学
中学:新泰第十二中学
大学毕业院校,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管专业】
星座:水瓶座
血型:0型
工作类型:公务员
最喜欢的运动:散步
最喜爱的季节:夏天
最喜欢的颜色:黑色
最喜欢的节日:春节
最喜爱的国家:中国
最喜欢的电影作品:《泥鳅也是鱼》
人物简介
田茂泉,笔名田牛、墨牛,1962年1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国家公务员。系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作家协会理事、莱芜市第一届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赢牟文学】实力派写手联谊会主席。
田茂泉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二十多年来,把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当作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成绩斐然、荣誉满载。从1984年至今,他先后有1800多篇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国防时报]、[中国民兵]、[黄河民兵]、 [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泰安日报]、[莱芜日报]等五十多家报刊杂志上,有99件作品荣获国家、省、市新闻和文学奖。其中;报告文学[明天],获1998年济南军区[前卫报]举办的“龙年双岳杯”有奖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部长解甲第一天],获1990年[国防时报]举办的“幸福杯”家庭有奖征文一等奖,民间故事[棋山传说],获2001年山东省莱芜市旅游局、地税局联合举办的“税研杯”民间故事大赛一等奖;钢城区首届文化艺术“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铁城血案》,分别获2002年山东省“黄河杯”文学创作二等奖、2004年山东省青年作家优秀作品一等奖;小说集《田牛墨雨》,获2004年当代作家优秀作品一等奖。个人传略,分别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小说家大典》、《中国现代作家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优秀人才大典》、《世界人物辞海》、莱芜《十卷书 村庄》第8卷、《世界文化名人台典》、[时代楷模]等书籍。
事迹报告
来自作家田茂泉的事迹报告;
【李光宝】
田茂泉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脱颖而出的卓有才华、勤奋笔耕、著作颇丰、钦誉当代文坛的著名小说家。 1987年他的处女作,十几万字的小说《海湾盟誓》,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连载后,他的文思像不竭的泉水那样涌流。到目前为止,短短的十几年里,他已发表(出版)作品达1000万字,99件作品获国家和省级文学奖。其中:小说《海湾盟誓》,获1987年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创作二等奖,报告文学《明天》,获1988年济南军区有奖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部长解甲第一天》,获1990年国防时报举办的“幸福杯”家庭有奖征文一等奖;民间故事《棋山传说》,获2001年山东省莱芜市旅游局、地税局联合举办的“税研杯”民间故事有奖大赛一等奖;长篇小说《铁城血案》,分别获2002年山东省“黄河杯”文学创作二等奖,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2004年度青年作家作品一等奖。个人事迹分别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小说家大典》、《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新世纪优秀作家大辞典》,莱芜《十卷书·村庄》第八卷等书籍,专题评论他的论文已经有300多篇,几乎所有著名评论家在他们的论文中都提到他的作品,1987年他的成名作《海湾盟誓》获解放军文艺杂志创作奖以来,全国各地出版的有关文学和文学家辞典都收有他的条目,全国众多文学杂志社和文学社团聘请他担任委员、顾问或名誉主席职务。 1988年他在发表一系列作品后,又推出了中篇小说《浩天》,在文艺界和读书界引起轰动,文学评论家纷纷撰文在《文艺报》、《光明日报》上,几乎所有大型刊物上发表,称赞这部中篇力作是新时期文学的重大收获。他对几十年的生活作了“深邃反思”,在艺术上打破了传统中篇小说写法上的一些格局和手法,在时空处理,人物造型,氛围创造,结构手法,叙述语言等方面,无不放射出“奇异的光彩”。这部中篇力作在第一个文学史年末期出现,带有鲜明的超前性和起后性,是第一个文学十年和第二个文学十年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评论《浩天》的文字达到几十万字,远远超过小说的本身。田茂泉作品的影响不限于国内,他的一些作品多次被国外专家翻译,其《田牛墨雨》一书中的一些章节在国外文学刊物上发表。田茂泉的文学才华和文学成就连同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重视及爱护,特别是文学界的瞩目和赞许。他先后被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莱芜市作家协会、江北诗词学会、莱芜市诗词学会、莱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分别在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莱芜市作家协会担任了理事,2005年 5 月当选为莱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田茂泉风姿卓越,沉着老练,腹富口俭。他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恩恩怨怨、风头名利、泡沫之言,一向躲之尤恐不及,他将所有精锐都投到所热爱的、忠诚的文学事业上。他与文学界朋友交往真诚谦恭,对强者,好学而不媚,对弱者相助而不凌。既不软语蜿言,亦不浮言气盛。你与他接触他总是像你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有什么优点和长处,他的心永远和弱者在一起。他在语言行动上,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憎把怜弱,成为一个很强烈的主题,他对文学的爱、爱屋及乌,他成名之后没有忘记在文学道路上曾经有过的困惑、迷惘、摸索那个痛苦的阶段,他对文学青年和初学写作者的扶持,不但因为它的名气之大而疏默,反而加重了他的责任感,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军队到机关,他接待文学青年和初学写作者不下上百人,每年要为他们阅读上百万字的未成品和废品作品,而且还为他们提出中肯意见,给他们热情帮助和耐心疏导。我很少见到能像田茂泉老师这样在紊乱和繁忙、喧嚣和动荡中保持冷静和沉着的人,他差不多总是能安下心来读书,一叠一叠的稿纸都被他写得满满的,他这个人干什么都是认真的。他好像不知道疲惫,但面庞一天天消瘦了,令人为他担心:因为这样生活下去是很累的。你同时还会感到,他从沸沸腾腾的大潮中,从他至爱的文学事业里,从他善良的心底里,从他的人格力量里,能焕发和释放出无尽能源,因而他永远充满力量和信心。
田茂泉当然看重自己的作品,但从不过分,他实实在在的流汗、不声不响。他回首过来之路,虽然繁华缤纷,硕果满枝,这对于一个刚届“不惑”之年的作家来说,未来的道路更长,他把已有成就当作攀登文学更高峰的一段盘路,他有庞大写作计划以待来日,对他来说来日方长。党和人民期待着。热心的读者期待着!
作者系 山东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4年发表在《文学观察 》
田茂泉与<棋山传说 >
近段时间以来,在省级森林公园棋山,时常有人边赏美景边阅读《棋山传说》和《棋山民间故事》。玩味之余,细看书皮上的名字,都是一个人:田茂泉。 田茂泉,何许人也?为何他对棋山民间传说这般了解?这得从棋山的开发说起。
几年前,钢城区作出了依托棋山建设生态玈游农业的决定,不到三年的时间,山上建起了凉亭,山腰修上了滑翔道,山下盖起了炒鸡店,几万米的石阶铺上了山,棋山圣水处理厂、山边明镜水库、避暑山庄相继建成。2000年4月,棋山又被山东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上山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一次,身为莱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老田,跟几位文友在山上吃饭,有好多有心人感叹这里的人文景观太少,知名度不高。打这之后,做过十几年新闻报道工作的老田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想编写《棋山传说》故事的念头在他心底萌生了。
《棋山传说》、《棋山民间故事》共75篇,每一篇都是老田业余时间精心搜集、撰写而成。为了把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所属时间交代清楚,他曾上百次地查阅资料,反复进行论证、核实,实在把握不准的他就立马骑上自行车赶往离家十几里的棋山观村,细心询问村里年龄较大的老人,跟他们交心、掏实底。为了断定一个故事的确切性,他往棋山周围的村一天跑十几趟是常有的事。传说中的数据大都不是现成的,老田总是上山亲自测算了才放心。前后经历三年多的时间,2000年10月,老田的《棋山传说》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出版了。当他看到纷至沓来的人门浏览着《棋山传说》拾阶登山,回味棋山文化,探讨棋山渊源,了解里辛的发展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001年发表在莱芜日报】
人物评价
田茂泉,虽有名气,但却十分谦虚,即使在年轻一代面前,也从不以指指点点的方式谈话,而是以自己的写作感受和经验来娓娓相谈,与他谈话交流,不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不论是哲学还是佛学,他思路敏捷,出口成章,时而背诵名家名句,时而引经据典,面对他的学富五车,人们不禁肃然起敬,而他的第一学历仅有高中,戏称只有高中文化的高产作家……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历史碾过的痕迹,每段生活内容都是时代背景的特写,而对于作家而言,他肩负的历史使命。
作品风格
田茂泉早期作品,只是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2000年后,田茂泉担任第一届地级莱芜市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和莱芜市作家协会理事后,他不辱使命,以创作民间文化题材为主,一年一部,三年完成了《棋山传说》、《棋山民间故事》、《里辛古今》三部书籍,其中《棋山传说》获莱芜市税研杯一等奖、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优秀作品一等奖,这些作品和荣誉,标志着田茂泉步入一个全新的创作时期。
期间,2002年田茂泉还完成了长篇小说《铁城血案》,开创了莱芜和钢城的文学新纪元。
所获奖项
小说《海湾盟誓》,获1987年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创作二等奖,
报告文学《明天》,获1988年济南军区有奖征文二等奖;
报告文学《部长解甲第一天》,获1990年国防时报举办的“幸福杯”家庭有奖征文一等奖;
民间故事《棋山传说》,获2001年山东省莱芜市旅游局、地税局联合举办的“税研杯”民间故事有奖 大 赛一等奖;
长篇小说《铁城血案》,分别获2002年山东省“黄河杯”文学创作二等奖,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2004年度青年作家作品一等奖。
小说集《田牛墨雨》获山东省文学创作二等奖。
人物传略
分别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名人大典》、《山东名人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新世纪优秀作家大辞典》,莱芜《十卷书·村庄》第八卷等书籍。
编辑本段常说的名言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
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现代名流之二:王贵珠
王贵珠
山东沂源人。1962年小学毕业后务农。一度在福建、黑龙江、内蒙古流浪,后到山西吉县务农。1984年因《农民日报》发文回故乡沂源县文化局当创作员,1995年回山西吉县任文联副主席。1997年后任山东莱芜市文联专职创作员,《凤鸣》杂志编辑。莱芜市文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
著有杂文集《如何战胜忧虑》,诗集《游子吟》、《游子情》。
现代名流之三:杜焕常
杜焕常
笔名杜立元,1946年1月生,中共党员,业余大学学历。曾任宁阳县委书记、泰安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莱芜市委书记、地级莱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莱芜市委副书记、莱芜市政协主席等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书籍
《汶水西流去》
《绿》
《思雨集》
《寻觅与体验》
《潇潇雨》
现代名流之三:孟宪东
孟宪东 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51年9月生,,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孟家峪村人,现系莱芜和谐文化联谊会会长,莱芜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孟先生,为人忠厚,做事谦虚、谨慎。先后从事过民办教师、办事处专职通讯员、党委新闻干事,并被多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记者),从此他与新闻、文学、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发表10000多件的作品,并有多件新闻、文学、音乐作品获奖。曾荣获【莱芜日报社】十佳通讯员、莱城区首届十佳新闻文化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莱芜文人当中,孟先生可以说是德高望重,被人们堪称为“工作狂”,高产作家。 内退后被莱芜市文联聘用,负责《凤鸣》文学刊物的编辑工作,并任市作家协会党支部宣传委员。截止目前为止,他创作歌曲40多首,曾在《山东歌声》、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望幸福树望春》歌曲集、《莱芜日报》、《莱芜国寿》、《新甫塑机报》等报刊发表音乐作品20多首。
为了提升自己,与全国的音乐人学习交流合作,老孟还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开有自己的音乐空间。
网址是:http://5558309.5sing.com ,已经上传发表近20首原创音乐作品,受到音乐界及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代表作:
出版书籍: 《纸田墨耕》
李春明 莱芜梆子剧团编剧 【国家二级编剧】,现系山东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并出版散文诗集《红蝴蝶》,曾获全国首届“新世纪文学新星奖”、山东省文艺创作作品“群星奖”等,作品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并逐渐从文学创作转型为戏曲创作,担负了莱芜梆子剧团所有的创作任务及莱芜市各种大型演出活动的主要创作任务,创作出了一大批健康向上、极富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厚爱,并多次在省市及国家级专业大赛中获得奖。创作的剧目曾获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第六届中央电视台cctv小品大赛优秀奖,山东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齐鲁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山东省地方戏小型戏曲新创作剧目会演一等奖、优秀编剧奖,等等。
特别是2004-2007年在由莱芜市委宣传部等五部门主办的连续四届“科字号”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大型专场文艺演出晚会中独自担当4台节目的创作,共创作五十余个节(剧)目及大型现代戏《汶水谣》。该项演出工程被称为服务“三农”的创新之举,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如星星之火,点亮了农民的心灯,唤起农民求知、求富、求美的热望。节目均已制作成VCD,在全省推广宣传。创作的大型联唱《莱芜 可爱的家乡》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莱芜演出及山东电视台“唱响山东 情满雪野”演出,大型联唱《鱼水情长》参加山东省双拥晚会演出,受到专家及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创作的十几个剧目及《李春明小戏创作集锦》由北京北影录制部、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等制作成VCD出版发行,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了莱芜市巾帼劳动奖章。
![]() |
刘云翠,女,字白杨,祖籍莱城区茶业口镇刘白杨村,出身革命家庭,供职于市新华书店,山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名人协会理事。 |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省级以上研究课题三项,其中《地方党委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研究》和《高校人才成长环境的调查与研究》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总工会优秀理论政策研究成果二等奖。2001年曾被山东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张克学,国家一级演员,1947年生于莱城区大王庄前张街村,六岁随父学戏,八岁登台演出,1956年正式考入莱芜梆子剧团,从事舞台艺术五十余年,曾担任莱芜梆子剧团团长。2009年,他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梨园世家【父亲张登贞,艺名“继雷”,著名架子花脸,是莱芜梆子剧团建团创始人之一】,自幼学戏,练功刻苦,戏路宽,生丑兼备,文戏柔情蜜意,武戏干净利索,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主演的《逼上梁山》中林冲,《马龙记》中马龙等十几个重要角色,人物各异,栩栩如生,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成为泰沂山区、泰莱平原一带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几十年来,张克学在参加的市、省、全国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中,身手不凡,年年有新戏、每每获重奖。在《秋耕之前》、《红柳绿柳》、《推媳妇》等十几个新创作剧目中,不仅担任主角、导演,而且对个别剧本参与创作和修改,这些剧目不仅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在省内外播放,而且还获得了诸多奖项。其中,《推媳妇》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张克学获优秀演员奖。张克学不管在剧中扮演角色,还是执导排练,对每一个经手的剧目,他都认真研究,细心琢磨,力求最佳的艺术效果。在《推媳妇》一剧,他大胆改革剧中旧的推车表演形式,在巧、奇、新上做文章,利用两根竹片当小车,道具能圆、能伸,变化无常,展现出精彩优美的画面,他把戏曲动作舞蹈化,又巧妙揉进现代舞和民间舞的动作,让这出戏焕然一新,如诗如画,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认可。
在剧团,张克学不仅是演员、导演、领导,他还肩负着培养青年演员以及莱芜梆子剧种的传承任务。他传教排练莱芜梆子传统大戏100多场。节假日,他放弃休息,很多青年演员到他家中听他讲戏,他不但要求青年演员掌握技艺,还要求他们了解莱芜梆子唱腔特点、表演风格及莱芜梆子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此,他撰写了大量的莱芜梆子历史文章及有关的论述。
莱芜梆子,这个几百年民族民间积淀的文化遗产,列为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点扶持、保护、弘扬。他作为一名老演员,感到无比高兴和振奋。张克学告诫青年演员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刻苦钻研,认真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把这个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莱芜梆子演唱艺术继承、发展、传承下去,让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剧种再度吐发新枝,永葆艺术青春。
评论